首页
东方博雅社
学术研究
艺术鉴赏
当代画家
艺术展览
绘画长廊
中国书法
艺术图书
关于我们
English
 创作随想录  
  况 达

  中国绘画艺术之独特于其它绘画之处主要就在于它注重精神性、表现性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正因为如此,匆匆忙忙,相促相迫或“……营营世念,澡雪未尽”(李日华《紫桃轩杂缀》)是做不了真艺术和大艺术的。我认为,中国绘画之创作,其最佳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莫过于无累,意不在图名谋利,则能心澄,这便是无心累;不以绘画为生计相促迫,则能身轻,这便是无形累。唯此,笔墨之间才能绝世俗气和粉脂气,艺术品格则能自清自高,艺术境界则能至大至深,正所谓“笔墨虽出于手”然“实根于心”也。
  对中国绘画中的笔墨,各有各的理解。仁、智之见相异相左。在我的绘画中,可以说没有“笔墨”,有的仅仅是一种精神,一种情感,一种理想或者一种念头。我的注意力不在“笔墨”趣味的技术性表演上,而在对于创造作品境界——气聚而形——这个过程的体验和把握;然而我的绘画又全是笔墨的世界,但它们是更为自由的笔墨,它们不必在意于欣赏惯性,而只服从我的创作激情,服从于我的精神追求和作品的自律性。因此,我时而以线,时而以面,时而以色,时而以墨,或所侧重,或所并用。正如荆浩所云:“使笔不可反为笔使,用墨不可反为墨用。”(《山水节要》)
  艺术是什么?艺术有没有固定之面目?如有,应该是什么样的面目?这些问题仍然所见难同。我自以为艺术就是理想之实现,精神之自由,就是“净土”,就是“无为”和“无不为”的全部。艺术有面目,但又绝没有固定之面目,面目的固定不变决非艺术。如果这可以被看作是正确的,那么许多人却正犯着一个显而易见的错误,那就是:他总力图给艺术确定一个固定之面目。
  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山水绘画?是明清以来一而再、再而三重重复复描绘的小桥流水孤亭,还是时下所谓之“喜闻乐见”或“雅俗共赏”的“什么什么山云海奇观”,“什么什么江帆影渔歌”、“什么什么瀑布千尺”、“什么什么河流一景”?这些在我看来,充其量也只有一般风景画的含义。山水,就一般意义而言,是指山山水水的自然景观,可中国山水绘画则不然。它不以描摹自然景观的以形图形、以物状物的所谓形象逼真、唯妙唯肖为能事,而是艺术家对人与自然间精神关系的一种或缘情、或寄情的高度艺术之抽象,也就是即我非我,即笔非笔,由意为象,因心造境的创造。在这里,一山一水,一石一木,既蕴含着艺术家的人生态度,也反映着艺术家的宇宙观。正象英国学者MICHAEL SULLIVAN所说的“无论对自然还是对绘画,中国艺术家都具有哲学家的眼光。”(《山川悠远》迈珂、苏立文著,洪再新译)翻开中国绘画史,只要我们读一读展子虔的《游春图》、荆浩的《匡庐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李唐的《万壑松风图》……等大作巨构,那种扑面而来的景象恢宏、天音回荡的艺术气息以及那种在庄严、静穆中蕴含着的荣枯、生灭的哲理就会使我们真正领悟到中国山水绘画的深邃、幽远的特定内涵和千古不灭的艺术精神。
  我曾问迹不少大山长流、古木伟石,它们共同对我说:“只有无私无畏,无怨无悔、大光大明、坦坦荡荡的艺术家才能真正与它们神通意会,往来无碍,才能受其灵气,得其精神,他的作品才不仅仅是点、线、面的堆砌。
  我喜爱山石,因为没有它们,便没有宇宙之恢宏,更没有世间一切生命之存在。如果说宇宙之所以大是由于它包容了全部的时间与空间,那么体现和证明着时间与空间的就只有山石。我赞叹它们有着比宇宙间任何一种物类都更千变万化的形态;敬仰它们雍容大度、与世无争、沉着冷静、处变不惊的高贵品质。在我的绘画中,它们就是精神,就是意志,就是力量,就是永恒。对它们,我有着永远的虔诚。
  宇宙有灵,作万物之态,就本质意义而言,无不都是宇宙间各种物质的不同份量、不同形式之聚合,人又何以能例外?在这个意义上说,人类与石、与水、与土、与木没有什么本质之不同,所以我坚持认为:人即木石。
  大自然是永恒的,是深不可测的,是博大的,是至高无上的。在深山太谷之中,垒垒山石与我相近相知,它们告诉我人类的起源、过去和未来,告诉我宇宙间的种种“天机”,对我讲述无中生有,空色相成的大道理,并对我说:人类的文化仍不过是以自身为基点而产生的上、下、来、去、大、小、多、少的狭隘认识而已。人类只有能彻底超越自己时,才能从本质意义上去认识和理解大宇宙。但是,我时常感到困惑:人类能彻底抛开相互之间的时黑时白的眼光在与万物大和平的状态下致力于对自身的超越吗?……
  大境界表现出的是气质和精神,小趣味展示的却只能是现象。所以,摆脱不了自然主义的束缚,就根本无法升华为大艺术,浸好在小趣味的甜俗之中,又如何能认识和进入大境界?!
  艺术领域中并不需要真理,但却需要真情,本质意义上的艺术只能是精神的和理想的。因此,它永远具有着彼岸性。
  在我的绘画艺术中,既不闻车马喧,也不见人往来,没有楼台亭阁,也无水榭舟船,的确令人感觉不到那种“可游之”、“可居之”的亲近。这是因为我更偏好空山沉谷中水自流、木自生的清寂和顽石霜枝间风自来、雨自去的自然。对于自己的艺术,我也是“早知不入时人眼”的,只不过,我决不会因此而去“多买胭脂画牡丹”罢了。艺术的本质是排功利的,我的作品中没有注入金钱意识。所以,对于它们是否具有银两价值,我并不在意。
  艺术是座山,“望者息心”。

一九九四年九月于三清轩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69号峻峰华亭D座217   
邮 编:100029
电 话:8610-58773897        传 真:8610-58773946
网 址:www.galleryofchina.cn    邮 箱:goc@galleryofchina.cn
中国大画廊版权所有2006
              京ICP备06046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