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东方博雅社
学术研究
艺术鉴赏
当代画家
艺术展览
绘画长廊
中国书法
艺术图书
关于我们
English
 
由况达绘画所想
 杨悦浦
 
  面对况达的中国画作品,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
  绘画的创作过程,细究起来,似是一种面对自我的、挖掘个人思维深层认识的、内心独白式的创作活动。
  既然是“独白”,那么一切客观存在物的形象落在画面上,一定是按照画家自己的理解和意愿加以变化和运用,这也就形成和运用着一种具有个人特征的语言符号。
  在画面上,语言符号一旦成为创作过程的主角时,由语言所引发的创作娱悦,就会占有画家。画家会在语言的自然流露中,快畅地将内心的体悟完美地表达出来。
  能在内心独自情境中创造出来的作品,自当是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而且,我们的艺术家们,若在创作中都能纯粹地作到“内心独白”,每个画家的创造个性进而就会充分地展现出来,我们的艺术整体面貌则肯定是多元的。然而,却不是每一个画家都能达到这一层面的。
   在“内心独自”中运用语言时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一种是画
一坡山石嶙峋骨,两三古木独崔嵬
家被语言的娱悦所“迷惑”,它使得画家倾倒在语言的“快感”中

,做起了纯笔墨游戏;另一种是符号尽管是符号,只要达到了表现内心的感受足矣;再一种自然是二者的结合,这是最为理想的创造模式。现实是我们常常见到的倒是前二种为多。当然,在我们难以苛求最好的模式时,自然也就不能忽视这二种存在的客观作用及其现实意义了。不管是何种模式,我们的创作必须使作品达到潜游内心、直抒胸臆的境界,否则就很难在艺术上取得成功了。
  在况达的画中,我想到了上面涉及的问题,同时,也感悟到了他做为一个画家在挖掘艺术表现的潜层意识上所作的种种努力。
  况达的中国画作品大致有以下几个类型:
  在《秋风秋雨醉秋石》、《木清因含雨,流长由山深》、《独立苍茫》,《空山月独明》、《石留殷周雪,木带大唐风》等这一类作品中,“写实”的成分较多,大致是在峄山写生后创作的。这种类型的作品是况达创作的基础。只不过他的“写实”还是和实际上的峄山有着极大的不同。这些作品在运用实景的时候,加进了他的主观认识,强调创造进入“表现”的层面。可见他在画面上的创造忠实于现实时,更能注意忠实于内心感受,并用自己的艺术语言来表现。我们已经明显地见到画家将峄山的景色加以主观化处理,提炼了峄山景观的精粹。当然这些作品的表现,总的来说还是反映了峄山外观的主要特征。
  而在《大寂静界》、《林密多精灵》等这一类的作品中,就是以峄山的神秘色彩为探索取向了。作品显示出峄山怪石令人神秘不解的情趣。与他创作在胶合板上的水墨画,在题材处理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类作品显示出了新的探索触角。我看好这一类画作,因为这些画带有这块文化故地较强的人文色彩。
  再一类是《天魂》系列,这是以峄山陨石做为主要表现对象,在这些作品中,则远离了峄山的自然面貌,陨石也不是峄山陨石的自然形态,以意想造型为主,在一些神秘天体物上挖掘自我内心认识。这类作品就带有了主观思维意趣,甚至有一定的哲学探询了。
  我所以注意况达的中国画作品,另一个原因是他在艺术表现上亦有值得称道之处:
  首先,是熟练的用线。这些画所以耐看,是画面构成主要是以线组织起来的特有艺术形式感。画家还重视线的形状、深浅等变化。如《满山顽石骨铮铮》一画中所用粗线和含水分较多的线运用得十分大胆。其次,是较好地运用水墨技艺,如《秋雨潇潇》,其中树石关系、景物前后关系、用水的枯润关系都把握得恰如其分。我们的画家在谈到笔墨时,大多是对笔墨自身的特性作了较深的研究。其实,我们应多用些精力研究一下“用水”的技艺。墨色的浓、淡、枯、涩、干润等,均在水分的变化上。潘天寿曾指出:“墨非水不醒,笔非运不透,醒则清而有神,运则化而无滞,二者不能偏废。”(《论画残稿》见《潘天寿绘画技法简析》98页)可见墨靠水“醒”。而笔之运透,不是也离不开水吗?况达在这方面的理解体现在画面上自有成功的表现。其实,依我看他在胶合板上创作的作品水分掌握的那样好,恐怕即是得益于此。再其次,

小在营造境界上,况达也找到了一条索解之路。从他给一些作品所起得题目中离不开顽石、空山、铁枝、寒林等辞句,大致可以品味到他的内心设定。这种神秘苍茫、大荒清寂的境界,更多地会体味到古人所说的“涵浮沉升降动静相感之性”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854页)的意蕴。况达的画,创造了一种令我们不得不接受的感觉:现实中的峄山离我们是那么近,而画面上的峄山却离我们那样遥远;现实中的峄山一旦游赏是那样令人心旷神怡,而画面上的峄山则是神秘莫测古怪苍凉不可游之;现实中的峄山是一派生机,而画面上的山景则呈现远古太虚之灵境。“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同上,855页)说白了,他的画,有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这也正是他所追求的艺术个性,从自我内心深处把对世界的认识坦诚地表达出来。况达的艺术追求中也有心仪的大家典范,他推崇黄宾虹、潘天寿,喜爱陆俨少,他从他们的创造中
吸收了不少有益的东西。这或许与他常年生活在杭州,受江浙一带传统文化熏陶有关。
春雨潇潇空林翠
  绘画创作需要一种十分清宁的环境。有了这种环境,画家才能较好地实现“内心独白”。当作者站在画面前创作时,仅仅是对自己说,悄悄地说,他不必顾及是否会有人听到,更多的则是“怕人打扰”。况达在创作中深知这种境界的重要性。他常常在峄山脚下一住就是数月,离群索居,净心创作。这样,他的理想追求,便很自然地表达出来,创造出有神秘莫测意蕴的作品。有意思的是,这样的作品进入到欣赏层面之后,反而会被理解和认同。
  其实很简单,只要是酿就了自我情感,贯穿了人生体验,以一个艺术家的真诚,道出发自内心的话语,作品自然会与人们沟通。这即是况达在创作上取得成功之道心。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于北京安定门外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69号峻峰华亭D座217   
邮 编:100029
电 话:8610-58773897        传 真:8610-58773946
网 址:www.galleryofchina.cn    邮 箱:goc@galleryofchina.cn
中国大画廊版权所有2006
              京ICP备06046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