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东方博雅社
学术研究
艺术鉴赏
当代画家
艺术展览
绘画长廊
中国书法
艺术图书
关于我们
English
 砚边随笔  
  田助仁

  追溯至孩提时代,我便特别喜欢画。
  童年在“杏花春雨汀南”的甘肃陇南度过。春天的花溪,夏季菏塘的游鱼,秋天万山红遍的景色,冬季梅雪。在我刚记事的童心中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绚丽多彩的自然世界、激发我拿起铅笔、腊笔把它画下来,“永远留在心里”,虽然是乱涂乱抹,我却很得意,在父母和邻里的夸赞声中,与绘画结下了不解之情,我梦想将来能成为一名画家。
  不幸中之幸,经高校美术学习毕业后,做了名美术教师,总算是与美术沾上边。
  就我职业而言,虽然不很“专”,但颇为钟爱美术和“纯”动机从艺的我,不愿放下手中的画笔。我常将心思投入于少儿美术教学和美术专业之间,其间的矛盾多于契合,画画是“业余”。这实在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成为职业画家对我来说可能是难圆的梦。我羡慕那些工作在如同公园里的画院画家,他们有充裕的时间、环境条件和学术氛围。但我始终不认为,时间条件就能决定画家的水平和成就,尽管这种认识有点偏激,但这是被许多卓有成就的“业余画家”所证实的。同时,也是在一次全国美展中,同与画家专业画家参加而我获奖名次列前的“成绩”所验证的,从而激发了我的绘艺“天份”,增强了我的自信,更鼓起了我不停地舞笔弄墨的动力。
  我虽然没有充裕的时间,优越的学术条件和环境。在我生活中却体验到艺术规律揭示的“宝藏”,那便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这是专业画家走出画院在有限的时间里无法感受到的。我这里不用走多远就能看到田园、山川、牧人,草原、乌鞘岭积雪,周围随时可体验到人间朴素、真实、率真的西部风土人情。丰富的生活基础应是业余画家的最大“天份”。每当我作完一幅画时,便有一群知识层次不低,又很平凡的观众无拘无束地“品头论足”,谈论起各自的感受,我从中受益匪浅,也逐渐形成了现实创作思想和技法上的写实主义人物画,艺术仍是为人民大众的。他们不喜欢那些明明是造形能力差,却标榜为“夸张、变形”之类的人物画。
  我庆幸上帝赋予握毫泼墨的天性。每当一张洁白、素净的白纸展于案上,便唤起我欢愉、纯净、坦诚的心灵,烦杂的人间风尘,愁忧哀闷在瞬间都会飘然而去,丰富的情感与想象随神韵般的墨彩在圣洁的纸上飞驰,内心的默语任透明的水花来倾吐,没有束缚,没有制约,我总有一种永不停息的激情与冲动,在内心我生活在一个无比欢跃的世界里,在那里养气静神、丹青写人,体悟人生,修炼出纯真、直率的童心,这一切给了我作为一个画家的种种快慰,但它同时也给我带来不快,便是我在绘艺之外那种人际交往中“两耳不闻”的感悟不敏和稚拙,几乎随时想起都烦恼无奈,尽管我知道应该怎样迎和对专业不懂装懂人的欢心,来达到某种目的、正是这艺术上感悟性和人际上感悟性的不足集一身的个性,正好造就了我在艺术上的特色和独特的内涵。一种伴随不快与欢快的艺术。可能这也便是造就一个画家的一种内在的要素或规律吧。
  我崇尚伟岸,试图在心灵的调色板上,饱蘸心血凝成的彩墨,挥动大笔,抹向黎明前的天空,使东方乃至世界沐浴在真善美的明媚的朝霞之中。也许是从父辈骨子里透出执拗的性格,或是经历所致,我九碰壁而不知返,今天能在画坛初露头角,十分感谢郭文涛,张胜远、李鸣泉,陈天铀等诸位老师、同仁的教诲,以及在我困厄时支持帮助的人们,同时,也感激那些在工作中给予压力的人,他们鞭策我,给了我动力,艺无止境,反省来日去踪,我正年轻,路正遥远,我当严谨治学,意缘登高极目。

2000年5月于寒犁斋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69号峻峰华亭D座217   
邮 编:100029
电 话:8610-58773897        传 真:8610-58773946
网 址:www.galleryofchina.cn    邮 箱:goc@galleryofchina.cn
中国大画廊版权所有2006
              京ICP备06046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