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东方博雅社
学术研究
艺术鉴赏
当代画家
艺术展览
绘画长廊
中国书法
艺术图书
关于我们
English


  二、“六法论”与唐代工笔仕女画的本体发展
  六朝时期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虽画有六法,而自古及今,各善一节。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賦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工笔仕女画的形成面貌,到隋代而至唐代,再从唐代到五代和后来的发展,工笔仕女画的本体发展是与“六法论”紧密相连的,唐代工笔仕女画是“六法论”较为全面体现的典范性绘画。
  气韵生动方面:
  唐代工笔仕女画有着大度、大气引导下的中和正大之气,高古典雅之韵。东晋大画家顾恺之“以形写神”之说“一象之明昧,不若悟对之通神也,”直接启示了谢赫以“气韵生动”为首要之法的“六法论”,唐代工笔仕女画正是从生活观察中得来的形象,是“悟对”即从审美对象中“悟”出“神”来的“通神”形象,也如张彦远所说“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并且“此难与俗人道也”的形象;既有眼睛感官的快适,如晋代的葛洪在《抱朴子·尚博》所言“以入耳为佳,适心为快”表层的审美快感,更有司空图的“味外之旨”即艺术直觉基础上所引发的更高层次的美感愉悦。唐代工笔仕女画虽以写实手法描绘生活中所见“贵而美之”的仕女形象,但却引发出了高古典雅之韵的深层次美感,这是唐代工笔仕女画魅力永恒的奥妙之一。
  骨法用笔方面:
  周昉将吴道子的“兰叶描”在张萱简化过的基础上,把其外露之意变为“含蓄劲简”,随着每位仕女的身姿动态而变化,刚柔相济、顿挫自如,在唐代仕女形象的塑造中,使人感觉不到用笔,只感觉到画面大唐丽人的艺术魅力。线条的起笔和收笔的形态多为较松宽的露锋,但柔中带刚,以宽松暗和严谨,这种较松宽的露锋用笔为主的线描既体现了包括脸部在内的丰肌中形体的骨气,又把丰肥的躯体表现得妙曼多姿。拖坠的衣裙之中,能寻出线条循骨胳点支撑而下的构成规律,更能感受到超越形体之上“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的“骨法用笔”之意识。这是唐代工笔仕女画在线条上的典范性意义所在,也是明代陈洪绶为什么极佩服周昉“至能若无能”之故。
  应物象形方面:
  唐代工笔仕女画体现了“六法论”“应物象形”本原含义。“应”为对应,“象”,摹神取象,整体为与对象的形神应和之意。初唐阎立本画的清瘦的侍女形象是时代形态反映到画面上的结果。盛唐张萱和中晚唐的周昉作品中的形象基本上达到了人物比例适中,如身高与头部长度之比基本上是当今人物7:1之比例;老少和社会阅历特征表现准确,如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中怀抱小女孩的老侍女小心谨慎、《捣练图》中的煽火女孩、周昉《簪花仕女图》中持蝶仕女的心事重重,等等,都是以写实的手法努力地塑造现实中的形体和捕捉现实的形上之神,这都是顾恺之“悟对通神”、“迁想妙得”理论的延伸运用。
  随类赋彩方面:
  正是因为强盛而开放的唐代造就了绚丽多彩、恢宏大度的大唐丽人,同时造就了“随时势之类、赋现时之彩”色彩特征十分鲜明的唐代工笔仕女画。唐代画家在色彩上把大唐丽人们以桃花妆、晓霞妆和杨家姐妹不施粉黛的素妆等装束装扮起来的面貌表现得一览无余,使得张彦远有“近古之画焕烂而求备”之评。我们可以把六朝时期近于白描的工笔仕女画和五代周文矩、顾闳中等偏冷调子的工笔仕女画及宋、元、明、清带有文人画“清雅”因素的工笔仕女画作以比较,就不难看出唐代工笔仕女画在色彩方面有色调、“随时代之气运色”的突出特点和在色彩方面的典范性。
  经营位置方面:
  唐代工笔仕女画在构图上无背景和稍有背景,靠人物本身的动作语汇来“经营”画面的整体势态,传神达意。因为画幅不大,“经营”的思想不是以人物面部的特写来打动人,而以人物整体的手、眼、身、势、步等方面的态与势,使画面连成一个互为呼应、互为平衡的统一体。即使是《簪花仕女图》当初是作为小屏风出现,但也是按照如此的构图原则来进行的,所以,把其重新装裱成手卷形式,构图魅力不减。在经营位置中,唐代工笔仕女画的一个特点,是不分远近都用同一种力度刻画,色彩都一样鲜明,仅以大小来区分远近,以表现画面的纵深,而不是靠虚实和刻画力度的大小来区分远近。这种构图法,其妙处在于可以随着画面的整体“气韵”来安排物像在画面中的位置,以达到“传”总体画面之“神”的目的。
  传移模写方面:
  我们能从阎立本对顾恺之,张萱对阎立本、周昉对张萱作品的继承和借鉴中看得出来“传移模写”之痕。传移模写的本意之一是临摹,这一点我们可以从顾恺之主要谈临摹的《魏晋胜流画赞》中看出诸如临摹中的绢丝要对正,并且注意神气等等论说,上述画家之间的继承就是对临、背临和意临方法运用的结果。传移模写另一个意思是传、移、模写物象之神。这点实际上也是临摹要义:“师古人之迹,更要师古人之心”,通过师迹进而师心,看古人是如何传、移、模写物象之神的,进而去生活自然中写生,这是古人早已认识到的临摹规律,也应看作是古人认识的写生规律。
综上所述,以张萱和周昉为代表的唐代工笔仕女画,是中国画品评和创作标准“六法论”之较完美的体现。并且据此,可以导出笔和色交织而成的唐代工笔仕女画的“笔色论”。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69号峻峰华亭D座217   
邮 编:100029
电 话:8610-58773897        传 真:8610-58773946
网 址:www.galleryofchina.cn    邮 箱:goc@galleryofchina.cn
中国大画廊版权所有2006
              京ICP备06046491号